十万山人孙星阁学术研讨会

编辑时间: 2011-01-19
     

        著名潮籍书画家孙星阁先生生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今年恰逢先生诞辰一百一十三周年,为纪念这位艺术大师,汕头市岭东美术馆联同香港艺苑集团、画家家属、汕头市文联和汕头市博物馆、汕头市岭东雕塑院,特于2011年1月18日在岭东美术馆举办“纪念十万山人孙星阁诞辰一百一十三周年特展”,和“十万山人孙星阁艺术研讨会”。同时,岭东美术馆还举办了“近现代名家迎春书画展”,向岭东地区的广大民众表达新年的祝福,而“第三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精选展”也在该馆继续展出。
       当天上午,海内外多位领导嘉宾莅临活动开幕庆典:中国美协理事、香港艺苑董事长萧晖荣教授,市人大副主任廖文松,汕头市政协副主席、汕头市文联主席谢铿,汕头市宣传部副部长、汕头市文广新局局长姚文杰,市政府副秘书长黄绍生,汕头市统战部副部长孔德镐,汕头市政协秘书长谢永忠,汕头市政协专职常委陈锡镇,汕头市政协常委、教文体委员会主任蔡述彪,汕头市政协社法委主任何世强,龙湖区政协主席黄巧凤,汕头日报副社长、特区晚报总编辑蔡谦,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理事长王炜中,岭东美术馆馆长萧芬琪博士,汕头电视台外宣部主任黄汉东,以及汕头市各级领导、市文联、市美协、市书协、社会知名人士等上百人参加了开幕式与十万山人孙星阁雕像的揭幕仪式。
     “纪念十万山人孙星阁诞辰一百一十三周年特展”展出了孙星阁先生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包括了山水、花卉、虾、蟹等题材的绘画作品一百多件,和书法作品数十件,比较全面地展现出这位集诗、书、画三绝于一身的艺术巨匠的非凡成就。
       当天下午,由萧芬琪博士主持的“十万山人孙星阁艺术研讨会”在岭东美术馆召开,香港艺苑董事长萧晖荣教授、岭东雕塑院院长陈立人博士、汕头市美协副主席李小澄教授、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陈志民教授、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理事陆丹琳女士、汕头市博物馆馆长助理洪勇先生等人出席了会议,并分别从孙星阁的生平以及书画艺术等多方面对其的艺术成就进行探讨。汕头市各级文艺机关以及社会知名人士等近百人出席了研讨会。 
       孙星阁先生学名维垣,字先坚,号十万山人。广东揭阳榕城镇人。先生家学渊源,幼年时由父亲启蒙,后随同乡举人曾述经、进士曾习经昆仲学习经史、文艺,奠定国学、书画的基础。1919年,赴上海求学,翌年转入章太炎担任校长的国民大学文学系,并深受其赏识,毕业后受聘为该校的艺术主任。在上海期间,孙星阁活跃于艺坛,其深厚的国学根底与卓越的艺术才能受到张善孖、郁达夫、王一亭等艺坛前辈认可与赞赏。1949年后,他移居香港,从此过着半隐居的生活,一心沉醉于绘事,并取得杰出的艺术成就。
       孙星阁的画作题材颇广,他精于山水、花卉,好写山水、梅、兰、菊、竹、虾、蟹,于画兰犹有独得之秘。张善孖曾评价他的山水画:“山人笔下何淋漓,大山小石无不宜。貌不求似神得之,优入石涛与石溪。”孙星阁一生爱兰、养兰、写兰,兰花亦是他写得最多的题材。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他就曾被当时上海滩的艺坛领袖王一亭誉为“天下第一兰家”。萧遥天曾形容孙星阁的画作:“横肆中见侧媚,豪放中见静穆。”国学大师饶宗颐也曾为他的画作写过评论:“其画无日不变,无变不奇,皆出于自然。”从这些论述中,可见孙氏书画作品艺术水准之高。
       但是,目前书画界和学术界对于孙星阁的了解与研究还是相当有限,且已完成的工作也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此次岭东美术馆举办孙星阁的书画展览与艺术研讨会,肯定能够让更多的人认识孙星阁,促使更多的艺坛及学术界人士,去了解和研究孙星阁,同时,对于弘扬岭东的书画艺术,促进本地的书画交流,也有不小的助益。


十万山人孙星阁诞辰一百一十三周年特展开幕致辞(摘录)
岭东美术馆馆长萧芬琪博士:

       孙星阁创作的题材颇广,山水、梅、兰、菊、竹、虾、蟹等皆极富生命力,别具匠心。而兰花正是他每个时期都绘制得比较多的题材。孙星阁二十多岁便开始种兰、画兰、咏兰,早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孙星阁仅有三十多岁时,当时在上海画坛叱咤风云的王一亭就已认为孙星阁的兰花足以睥睨当时的画坛,誉之为“天下第一兰家”。孙星阁的创作中山水画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他在对自己的绘画艺术定位时,就以山水为重,自号“十万山人”。 孙星阁的好友、著名学者萧遥天曾撰联相赠:“山人孙十万,名士龚半千。”萧遥天以明末艺术造诣超迈的名画家龚贤比拟孙星阁,极为推崇。龚贤以半千为号,有“五百年一贤者生”之意,可见其自命不凡;而孙星阁向往十万大山,且自负笔下可囊括十万大山,“十万山人”之号,丝毫隐瞒不住孙星阁对自己山水画的欣赏和自视甚高的个性。
       诚然,十万山人是驾驭水墨、色彩的能手,他用笔极为得心应手,变化无穷,其得天独厚的才华在每幅作品中发挥得淋漓尽致。毫无疑问,他是二十世纪艺坛中一位极具才华和个性的艺术家。
       岭东美术馆本着弘扬本土文化,繁荣中国艺坛,推动岭东人文精神崛起为理念。以“推动当代、梳理历史,立足本土、面向全球”为立馆方向,以“公共性、多元性、开放性”为学术宗旨。去年成立以来,本馆主办了“关山月虾球传连环画精品展”、“2010年度岭东雕塑院院展”等,承蒙各界人士支持,光临指导,反应不俗。在新的一年,我们以主办“纪念十万山人孙星阁诞辰一百一十三周年”活动为开始,将会策划一系列展览活动,为发扬优秀的潮汕地域文化传统,为繁荣本地区,乃至中国文化艺术,尽我们最大的努力。

汕头市政协副主席、文联主席谢铿:

       孙星阁先生一生安贫乐道,达观开朗,个性耿直,特立独行,用毕生的精力追求艺术上的成绩和精神上的满足。他的诗、书、画都有很高的造诣,在海外享誉尤隆。绘画作品题材广泛,山水、梅、兰、竹、虾、蟹皆极富生命力,别具匠心,自成一格。目前,他的作品已被故宫博物院、香港艺术馆、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广东省博物馆、广东省美术馆等知名机构收藏。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研究的深入,他的艺术成就将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
       2007年8月,孙星阁先生长子孙中宏代表家族将孙星阁先生的120件遗作无偿捐赠给汕头市博物馆永久收藏,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文化事业的支持。汕头市领导和有关部门对此十分重视,专门举行了隆重的捐赠仪式,并将市博物馆一展厅命名为“十万山人书画馆”。此次捐赠的120幅书画作品都是孙星阁先生不同时期的艺术精品,题材广泛,不仅丰富了汕头市博物馆馆藏,也为家乡人民更好地欣赏孙星阁先生的艺术提供了条件。

孙星阁长子孙中宏先生:

       先父一向淡泊名利,1949年移居香港后,基本上过着半隐居式的生活。然而,他和香港艺苑主人萧晖荣先生却格外投缘,成为忘年之交。先父经常在香港艺苑流连忘返,和萧先生论艺雅集,并且在香港艺苑结识了黄永玉老师,蒙其写真三次之多。萧先生对于先父艺术的推介可谓不遗余力,本人及家人都铭感于心。萧先生的千金萧芬琪小姐在香港大学艺术系学习并完成博士课程,她对先父的书画素有研究,2002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其对先父的生平与艺术成就的研究专书《孙星阁》。翌年,芬琪小姐主编《十万山人孙星阁诗书画集》,对先父的书画作品又作近一步梳理。

十万山人孙星阁艺术研讨会发言(摘录)
萧晖荣教授:


       孙先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艺术家,而且他从来没有以大家自居,对名份、生活的要求都非常淡泊。
        在追求艺术的方面,他具备了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第一就是不流俗。他从来都对富贵不低头,从来都不为钱低头。
       其次就是家人与朋友的支持。他的家庭环境不是很好,但是,他的身边总有家人或朋友在帮助他,支持他。这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也是因为欣赏他的作品,敬佩他的艺术才能,才去帮助他,与他交朋友。
      我与孙老认识之后,通过我的介绍,他才认识了赵少昂、黄永玉、黄苗子这些名家。黄永玉是非常崇拜他的,他曾三次为孙老画像,这种情况是非常少的。后来有很多大家,包括黄苗子,对他都非常重视。
……
       总的来说,为什么我们要办这个研讨会?因为,我们香港艺苑开创之时就有一个宗旨,我们不单要介绍当红的艺术家,也要介绍一些有真才实学,却没有名气,不受社会重视的前辈画家和当代画家,支持一些被社会忘记的艺术家。所以,当时的十万山人就是我的首选,是应该长期推广、支持的。那时候,我之所以花费一笔资金买下他的一批作品,其实是为了保护这些作品。当时,他的作品的价格和吴冠中是一样的,现在吴冠中的画卖到了几百万、上千万,但我从来都不后悔。因为对这样一位艺术家,我们能够有点能力去支持他,我感到很欣慰。

岭东雕塑院院长陈立人博士:

       我觉得孙星阁的成功有两个外部因素。第一,是他长寿,这是他幸运的地方。第二个幸运的地方,是儿子非常孝顺。所以,他可以像老顽童一样尽情地在他的艺术王国里遨游,而不需要担心柴米油盐。你们可以看他那些画,都是带有一种孩子的天真,就像一个任性的孩子。任性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你看他的画幅里面,就好像有一个孙星阁在说:“我要我要我要我要……”。因为他有这种不停的“要要要”,然后他才能达到他想要的东西。我想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这一种“我想要我想要”,这样一种不断追求的精神,可能画出一种中规中矩的画,但不可能画得这么好。
       刚才说的两个是外部因素,他成功的内在因素,也跟这两个因素有关。他自己本身是个非常纯真的人,纯真得像个孩童一样。我做孙星阁雕像的时候,通过读他的画,我知道这个人一边吃着人间烟火,一边神游荒外,他的眼神非常透彻、明亮。……其实他的画里面最珍贵的不是技巧,不是画了九十来年的笔墨,而是画幅背后的东西,是他眼神透露出来的东西。这个才是人世间最珍贵的东西。
       孙星阁的画,他的艺术价值现在已经被发现了。我相信在推广上应该有非常广阔的前景,既然现代人能够发现黄秋园、何海霞,如果孙星阁不为人所知,那是没有道理的。
       在这里,我还想说一点题外话。孙星阁为什么能够达到这么高的成就?在上个世纪初,由于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艺术呈现出多彩多样的局面。很多艺术家很多时候都是横向发展的,所以他们都能拿到自己的面目。但是,很少有人能够像孙星阁这样一股牛劲向纵向发展。孙星阁的艺术趣味展开的那个扇区并不开阔,但是他在纵向上爬行到非常高的高度。因为别人都向横发展,他向纵发展。这是非常发人深省的问题。艺术需不需要高度?需不需要重提本体论?这个都是我们当代需要思考的地方。
       还有,在孙星阁毕生的艺术实践里面,我们可以看到老一辈潮汕人非常典型的气质。潮汕人是相信技术的,你在潮汕人的精神世界里面从来没有听过,或者不可能有人说出零技术、零技巧这种艺术见解。现在有这种声音,但是,不是潮汕人提的。就是说,潮汕人都是相信技术,都是本体论者,或是经验主义者,孙星阁是非常典型的一个。

汕头博物馆馆长助理洪永先生:

       我觉得孙先生是一个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书画的大师级人物。不同于一般的文人,也不同于一般的画师。他有传统,但他又不同于传统,他有创新。他就像黄宾虹,但又不同于黄宾虹,他的画中有强烈的个人气质,有铁骨、有元气淋漓的个人风格在里面。
       第二,我觉得他在技法上有创新。他的画里面的点不同于米芾,米芾只能画江南山水,他的“米点”只能表现镇江那一带的地方,但是孙老的雨点可以表现西北那边,就是不同的地理环境的雨景,他都可以来表现。他的技法有突破,有创新,他在这方面做得确实非常好。他的水墨里面能见到很多东西,他是这么说的,“用焦见骨易”,“用水见骨难”,线条上要表现龙蛇相助,避免了淡则姿媚、焦则霸气那种陋习。他已经突破那种东西了,他的线条跟他的书法是一脉相承的。
       第三,我觉得他的作品是诗书画合一。这说明他有很高的修养,事实上他的画很多都是自己题诗的。他原来也是做学问的,他担任过上海国民大学的艺术系主任,原来研究先秦诸子的理论,也写过专著。他是学养非常非常高的一个人。后来,他集中精力来搞他的书画,把后半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书画艺术。他是一个非常纯真的、非常执着的、个性很强的一个人。我是很佩服这样真正搞艺术的一个人。
……
       我觉得以后对他的艺术的评价会越来越高,而且他一定会经得起历史的考验。我们说黄宾虹把中国的山水画发展到很高的境界,我认为,孙星阁也发展了中国画的艺术,是另外一个高峰,而且也有他强烈的个人特色。现在的评价是远远没有达到我们对他的认识的。

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陈志民教授:

      我感觉孙老的画有几个特点,一个就是奇。他在构图章法上,在题材摄入方面,都与众不同。
      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他的画画得比较险。他的山水都是险中取胜,不落俗套,跟别人都不太一样。
      还有,他在吸纳米芾的笔墨方面,在应用上也有他自己独特的一套方法,我们看到米芾的“米点”,描写山水都是一种水汽朦胧、毛茸茸的感觉,但“米点”在孙老的画里面,变成掷地有声,很浓重,一点就是一点,就像扎在纸上一样,感觉是完全不一样。
      再有,他的画里面有一股霸气、一股野气,他的画里面一点一钩都是非常有力度,这可能跟他对书法、对篆书的理解有很大的关系。
      他的画里面还有一股逸气。历代都有很多画家画兰花,因为这些文人基本都集中在江南,所以画的大多数都是江南的春兰,强调的是一种幽,“幽兰出深谷”,一种幽香,一种文雅的感觉。但是在孙老的兰花里面,它就透着一股野逸之气。他的兰花,我感觉到画的大多数都是山野之兰,它不是种在花盆里的兰。他的十万山人的名头也不是虚的,他对山水、对大自然的理解是很深刻的。他画的兰花都让人感觉到是在大自然之中,是那种生命力旺盛的兰花,有一股野逸之气。……这就是说,他在画兰花这方面的建树,跟我们传统文人画里面的兰花相比,有了一个很大的突破。
      另外,我感到孙老的画里面还有一股最值得我欣赏的,就是很真。这个真,跟孙老观察自然,在自然里面获得创作灵感,对自然的深刻理解有很大关联。这不光体现在兰花、在山水方面,我看了孙老画的虾,很有意思。我们知道,画虾在中国画里面,齐白石大师是最出名的,大家都知道齐白石大师的虾画得好。我作了一下比较,我觉得齐白石大师的虾,它就是一种流动的虾,游着的虾,都是比较程式化的虾。虽然笔墨非常简练,非常精到,我们看起来赏心悦目,把这个中国画的水墨发挥到淋漓尽致。但是相比较,孙老的虾有一股山野之气。就好像虾是在水草中、在水中真实地生活,而不是在水族箱中游动。……他赋予虾以非常真实的大自然的气息、旺盛的生命力,这一点我觉得他在画虾方面可能比齐白石的虾更可贵,画出虾的精神。

李小澄教授:

      从这个展览,我们应该认识到艺术修养是一个学习、积累的过程。孙老的艺术是怎么积累起来的?我看最主要的是他的游历,也就是历练的一个过程。艺术的学习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苦练。苦练就是刚刚陈博士说的“要要要”,是说他想要拼命的吸收这些知识,“要要要”,就是“我”觉得不满足。孙老正是这样一生地追求,从不满足。
      其次,是既要游历,又要苦练,那就要静心,一生追求。因为如果是苦练,苦了就会放弃,那就要配上一颗安静的心,才能尽自己所能一生追求艺术。
      孙老作为一个潮籍画家,他在文化历史上的位置,我觉得是很高的。我觉得他的艺术最大的成就,就是传统的“重笔简墨”。就是很重视用笔,他很“重笔”,他的用笔继承而且发扬了中国的传统。那简墨呢,简墨不是简单,是简色。因为我本身是画水彩的,我就喜欢很多层次,喜欢很多微妙的色彩变化。但是我看他的国画,我们说墨分五彩,但是他的墨没有五彩,他就是两彩,那就是简了一些,简了一些在当时就有现代的意义,他使到他的画面黑白分明。这样的黑白分明,你看他既有潮人的气质、北方的气质,更有版画、书法这些艺术的、视觉的综合因素在里面。他的画不仅是潮汕的骄傲,也有全国性、全球性的意义。

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理事陆丹琳:

      我们中心主要是做一些弘扬潮汕文化的工作,我们收藏有很多的历史资料,……也收藏了孙星阁先生的一幅兰花,这幅兰花是原来的省委书记吴南生同志转送给我们的,早在1991年,20年前。
      感谢艺苑集团举办这样一个展览和研讨会,让我们了解更多关于孙星阁先生的事情,包括他的书画,还有人品以及生平等等。

嘉宾发言:

      我认为现在画画的人很多,但像孙老这样真正画画的人却是很少。一个艺术家,我在想,或许孙老他不觉得自己是一个艺术家。因为他很纯粹的,就是把画画当成一种兴趣、一种爱好。然后这样执着去追求,以一种玩的心态去画了九十多年。我觉得在看他的画的时候,如果来谈论他的笔墨、布局,我是一个门外汉。但是看了其他的画,相比较了一下,再从孙老的画结合他的人生经历去理解,就给人一种很震撼的感觉。这种感觉或许就是陈教授刚才说的奇、险、真。孙老确实是一个很有个性的画家。

 

岭东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原文已刊载在《岭东》第三期“艺苑视野”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