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星阁

      孙星阁(1897-1996),广东揭阳榕城人,学名维垣,字先坚,号十万山人,斋名揭岭梅斋。父亲孙树梅克绳父业,以伤科行世,闲时雅好书画,收藏丰富。当孙星阁年幼时,父亲严格规定他每天必须临摹碑帖一百字。稍长,又被父亲安排向同乡举人曾述经(1856-1917)和进士曾习经(1867-1926)两兄弟学习经史、文艺及书画。孙星阁少年时已被邀为邻居亲友绘画彩灯,并冠以“神童”之名。

      1919年,二十二岁的孙星阁在家乡中学毕业后,即以优异成绩考进上海南方大学,潜心研究周秦诸子之学。翌年,他转入上海国民大学文学系,且被校长章太炎委任为艺术主任。他积极组织画社和创办杂志,并先后于京沪举行书画展,作品散见于各种艺术杂志,反应不俗。上海《良友画报》更誉之为“现代三大画家”之一,与吴昌硕和高剑父并驾齐驱。章太炎、于右任、罗香林、张善孖、李石岑、闻野鹤、任菫叔等名人皆为其作品题诗文,赞赏有加。1925年,孙星阁回乡与丁兰芳共偕连理,婚后育有四男二女,家庭幸福美满。在抗日战争期间,他留守榕城,协助当局开办书画义展会,以救济伤兵难民;他又积极参与武装抗日和救亡活动。胜利后他任了两个多月两广(广东、广西)督学;后又为了生计,曾任教于揭阳一中。

       1948年,孙星阁在广州中山图书馆举办个人画展,得到数家报纸好评,亦为岭南艺坛名人所称赞,更与高剑父、高奇峰成了莫逆之交。1949年底,他移居香港,生活清贫,却与当时也相当贫穷的李铁夫(1869-1952)成了“薯芋之交”;与溥心畬(1896-1963)颇有交往;又与香港艺苑主人萧晖荣成为忘年之交。

       1955年,孙星阁遨游星马泰,写下了《星洲售画杂记》、《游暹杂咏》、《十万山人南游诗草》等,描写在彼邦的生活点滴和心境;1956年在槟城惠安公会举行惜别书画展后返港。他在香港近五十年的生活十分低调,除了任香港书画学会的顾问外,并没有参加任何艺术团体。然分别于1947、1967和1977年举办了三次画展,相当受欢迎。

       孙星阁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老玩童。九十多岁时仍然目明耳灵,腰板挺直,健步如飞,笑声震瓦,讲起话来手舞足蹈,精神矍铄,外出时仍喜欢乘搭双层巴士,而且一定要挑选楼上的雅位,以便享受眺望街景的无穷乐趣。孙星阁一生中没有从事任何工作,艺术创作是他唯一的事业。他用毕身的精神和力量,目标明确地追求艺术上的成就和精神上的满足。其作品的题材颇广,山水、梅、兰、菊、竹、虾、蟹等皆极富生命力,别具匠心。